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,8位开国元帅曾在他麾下,逝后两岸共同哀悼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8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前言

有时候选择往往大于努力,就像这位将军一样,他手下走出无数共产党元帅将军,但他却在正式的时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,

最终屡屡无为一生,张发奎将军就是这样的结局。

他看着叶剑英成为开国元帅,懊悔到:

“要不是我站错队,元帅之位该有我一个”

,从他手下走出了五位开国元帅和六位共和国大将,这样的身份,留在我党绝对是开国元帅,可惜他走错了路。

张发奎老将军在香港逝世的消息传出后,海岸两地共同为他默哀,送别这位老将军,感谢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贡献。

展开剩余90%

一、两岸同胞共同默哀送别老将军

1980年三月十号这一天,曾经出任过国军总司令,后来在香港隐居的张发奎老将军因病去世,

此消息一出引得台湾和内地无数将领纷纷自发为老将军送行。

他是位爱国将领,只是在迷茫时走错了路,没了回头之路,令人遗憾,随后叶帅致电张老将军的家人,慰问其家人,并对老将军仙逝表示哀悼。

说起张发奎将军,

他家乡普普通通,小时候也非常普通,父母知道学习能够改变儿子的一生,为此把他送到当地的私塾学习文化,

识字之后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,他明白了国家荣辱关乎所有人。

他在幼年时完成革命启蒙,他的参军之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十五岁正是贪玩的年纪,他跟发小外出去河边游泳,因为对方水性不好,被淹死在河里,他却没有事,但害怕对方父母追究责任,就连夜外逃。

跌跌撞撞来到了广州讨生活,为了生计他去染布厂当一个学徒工赚取生活费,随后看到招兵启示丰厚的待遇扭头前去当兵,

即便生活艰苦,他也没有放弃学习,继续提升自己。

很快因为学习优秀考入当地的陆军小学,他的表现很快得到高层认可,被选入同盟会成为其中一员,

他这可谓是巅峰开局,在同盟会里,他虽然地位地下,但他爱好学习的品质被高层发现,于是将他编进孙先生的护卫队,保护孙先生的安全。

此时的他在战斗中很快就从一众侍卫里崭露头角,刚二十六岁就在同盟会内出任营长,这番火速晋升,并没有让他蒙蔽双眼生出骄傲之心,反而更加诚诚恳恳地做好手头事。

南昌起义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地点,此时的张发奎已经升任军长,此时他才三十出头,前途不可限量,他率领手下的部队参加南昌起义,

并顺利打响这次起义的第一枪,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八个人是他手下的将领,像朱老总、陈老总还有贺老总等八位开国元帅。

这样的资历要是等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在全军大授衔上,他必会被授予元帅军衔,排在第一位,可当时他的立场非常尴尬,国民党和共产党水火不容。

他所在的队伍里有很多共产党员,但他不愿意下杀手,因此放了这些共产党员,贺老总此时就在第二军中,

他听从叶帅的意见前往广东跟李济深斗了起来,但因为打不过他,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排挤他。

张发奎在国内没有立足之地,为了保全自身只好脱离自己掌控的第四军,逃往日本暂避风头,第四军曾经作为铁军部队,战斗作风强硬,战斗力强,对战也是攻无不克,得到了其他人的针对。

其主要的逃亡原因还是,没有选择对立场,他战斗很厉害,但是看人的眼光很差劲,

他在国民党、共产党和汪伪政府中选择了汪精卫这个大汉奸。

他帮助这个大汉奸争权夺利,后期汪蒋联合,让张发奎的地位非常尴尬,可随着汪精卫公然叛国一事暴露之后,这位爱国将领已经身陷泥泞,无法脱身,即便他和对方断绝关系,可还是无济于事。

内战时期,面对外敌入侵,

他不愿意跟自己的同胞兵戎相见,身在国民党阵容不愿意对付共产党,更是遭到老蒋和其麾下的针对,

即便身处蒋方阵营,他也过的非常憋屈,内战时期被人处处使绊子。

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受着,因为他已经多次倒戈选错了阵营,自己走错路,只能受着,他反对中国人打内战,中原大战爆发时曾经战无不胜的第四军屡屡受挫,经过中原大战洗礼只剩下两个团兵力。

为什么这样一支铁军,突然战斗力锐减,甚至是不会打仗了,

因为这支部队中曾经有着叶挺团长、叶帅和军神刘帅三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,中原大战爆发前他们已经离开,铁军没了灵魂成了普通部队。

二、抗日名将张发奎

随着抗日战争爆发,他主动申请前往前线抗日,随后受到委派支援马占山,但老蒋对他的所作所为很生气,

暗中私扣他的行动军费,使得部队没有物资无法开拔。

此时这支部队因为没有归属中央军被穿小鞋,他眼睁睁看着十九路军跟日本人在上海打的水深火热,却无法前往,为了抗战大业,他只好将部队归类在中央名下,才获得上级拨发的军费。

之后他带领手下炮兵前往抗日前线,多次指挥神炮营射击日军,并在一次战斗中炮轰了日军指挥部,

对日军军舰造成严重打击,可上海局势没坚守多久,就露出败势。

左翼进攻的中央军开始败退,他被任命总指挥,但日军从杭州等地陆续登陆,在前后夹击的情况下,他无奈下令撤退,著名的武汉保卫战,他参加外围的保护战斗,他负责抵御从江西地区支援而来的日军主力。

张发奎奉命防守,阻止日军前进的步伐,可在日军猛烈的进攻和飞机轮番轰炸下,驻守的瑞昌最终还是被敌人占领,

局势陷入劣势,他也没有后退半步,而是联合薛岳麾下的第一兵团在瑞阳附近跟敌人战斗了一个多月,最终在码头镇重创前来支援的鬼子部队。

在附近的田家要塞给予日军沉重一击,击毙敌人上千人,神炮营炸毁了数十艘日本军舰,可武汉还是没能守住,

张发奎率领部队撤守湖南地区,在广东地区继续跟日军交战,并逐渐占据优势发动反攻。

三、张发奎晚年

日本投降时,他作为广州地区的代表,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,但这也是他从军时期最后的辉煌,

因为之后就进入同室操戈时期,看着国共双方内战打的你死我活。

张发奎于心不忍,并多次在政府内部反对蒋介石统治,此时他虽然是国军总司令,但他早已名存实亡,手上的权力和部队都被老蒋架空,成了没有实权的“总司令”。

为此他眼不见心不烦,解放战争时期辞去了国军职务,前往广州生活,解放战争中期,

蒋介石的权力受到动摇,但他依然稳坐总统宝座,在孙科和李宗仁的竞争中,张发奎看到希望,想要拥护孙先生的儿子当副总统,重新掌权,却还是功亏一篑输给了李宗仁。

解放战争后期,他没有前往台湾,因为他知道去了肯定会被老蒋针对,于是前往香港过起隐居生活,看到报纸上的全军大授衔的消息,他非常遗憾,若是当初自己选对阵营,或许他就是这个国家的大功臣之一。

结语

张发奎一生非常精彩,他反对内战,敢反对老将,他敢作敢为,面对日本入侵,

他担负起国仇家恨,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,作为“抗日名将”他无愧于这个国家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